日本或损失1.2万亿,岸田慌了,紧急派人访华,中国还是给了面子
日本政府近期做出了将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中的决定,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源自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至今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福岛核电站一直处于不断泄漏辐射物质的状态,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将核污水排放至大海的计划,这一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担忧,尤其是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了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核污水排入海洋可能对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要求日本政府停止这一行为。
起初,当中国宣布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时,日本政府的反应非常坚决。首相岸田文雄亲自致函中国,要求中国取消反制措施。与此同时,日本外相林芳正也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中国采取同样的行动。然而,无论是岸田文雄还是林芳正的呼吁都遭到了中国的无视。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中方对于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水的立场和态度,对于日本政府的喊话毫不理会。甚至日本威胁采取措施,外交渠道不起作用,可能将中国告上世贸组织,也未能改变中方的立场。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中方宣布对日禁令后,日本渔业界可谓是一片哀嚎。有日本水产公司主管称,自己看到中方的公告,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不知道冰库里十几吨还未转运的冷冻水产品怎么处理。有日本渔民直言,中方的禁令是迟早的结果,日本政府撕毁了对渔业界“不会擅自处理核污水”的承诺,必然会遭到报应。
中国大陆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香港则次之。因此,中国大陆和香港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对日本水产品行业以及整个日本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日本媒体估算,中方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日本损失1.2万亿日元。而如果中日关系因此恶化,导致日本其他商品对华出口也受到影响的话,日本的经济损失可能会超过6万亿日元。这显然让中国的反制措施对日本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日本政府一直在不断喊话中国,希望取消禁令,然而一直未收到中方的正面回应。
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备受国际关注,最近中国外交部宣布暂停所有日本亲华派访华的请求,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对中国的友好外交立场持保留态度。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一些日本政治人物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好姿态,并期望通过访华来加强两国关系。然而,中国政府对于这些友好外交的反应一直是审慎而谨慎的。中方外交部的决定表明中国政府对于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对中国的友好外交立场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考量。
面对中国坚定的立场,日本政府不得不寻求新的策略。首相岸田文雄试图通过山口那津男向中国求情,但受到中日关系紧张的影响,这一计划被推迟。然后,岸田文雄找到了二阶俊博,希望他能够访华并亲自向中国求情。然而,中国并没有理会这些个别政治家的努力,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立场。岸田政府决定采取一种新的策略。计划由日本经济协会等经济团体负责人率领代表团在明年1月访华,旨在缓解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同时确认中日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当日本发现威胁对中国没有用后,岸田政府开始感到焦虑,不得不转变策略。这次访华旨在缓解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同时确认中日在经济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中方对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立场坚定不移,但与日本经济团体进行交流有利于增进中日之间的了解,避免误解误判引发更大的矛盾。这次访华代表团的访问旨在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中日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个争议就是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问题,这引起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对两国的经济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中国已经全面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并取消了一些日本政要的访华行程,但日本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伙伴国家,希望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寻求合作的机会。如果中方继续实施对日本产品的禁令,这将成为双方磋商的焦点。考虑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多次尝试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此次访问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在此之前,中方紧急叫停了日本公民党党首山口那津男的访华行程,理由是“现在时机不合适”,但可以看出日本方面渴望进行访华的外交尝试。
据日本媒体报道,此次访问计划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项共识,被日本视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从当前情况来看,解决中日之间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满足中国提出的“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海”的要求。如果日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四个月后的访问必然会受到中国的热烈欢迎。但如果在此期间,日本仍然坚持排放核污水的立场,不肯妥协,那么不排除访华行程会被推迟的可能性。因此,中日关系是否能够“破冰”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到24小时后,日本外务省于9月4日宣布,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递交了书面文件,正式“起诉”中国对日本的进口管制措施。日本方面声称,中国的禁令“完全无法接受”,并强烈敦促中国立即取消禁令。从这一情况来看,日本政府似乎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在WTO提起诉讼,另一方面派遣经济代表团与中国进行接触。不过,这两种手段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迫使中国取消对日本的禁令。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实施对日本的旅游禁令,而中国民众自发组织抵制日本产品。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最新颁布的法令明确规定,中国可以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针对外国国家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和财产。这一新法意味着外国国家在中国的绝对豁免权已正式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继续排放核污水而不顾中国的反对,将对中国企业和民众造成前所未有的危害。当然,根据相关法令,中国也有权将日本政府告上中国法院,并根据法律采取包括冻结等强制措施。这一法律的颁布将增加了中方应对外国政府行为的手段,表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综上所述,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引发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对双方的经济合作和外交关系带来了挑战。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外交手段寻求解决方案,但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立场,要求日本停止核污水排放。这一争议引发了全球关注,也凸显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
日本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外交渠道解决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然而,中国政府的坚定反对让问题变得复杂化。中国是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的最大国际反对者之一,担心这一行为会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了中方的立场,并坚决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放。这一立场没有改变,即使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多种方式与中国对话,包括高级外交官的互访和外交使节的交流。
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不仅对中日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产生了影响,还对日本国内的水产品行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挑战。中国大陆和香港是日本水产品的两大主要出口市场,中方的全面禁令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据日媒估算,中方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日本损失高达1.2万亿日元,而如果中日关系继续恶化,可能对日本其他商品对华出口也带来负面影响,使日本的经济损失超过6万亿日元。这一经济压力迫使日本政府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试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