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起,由沙特外交大臣、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埃及外长、印度尼西亚外长、巴勒斯坦外长,以及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组成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先后访问中国和俄罗斯。
这是本月早些时候,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联合特别峰会举行后,相关国家外长开启的国际斡旋行动。
在相关访问中,围绕当前巴以局势,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与中俄均表达了两方面重要立场主张:当务之急是推动尽快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增加人道主义援助;同时,应推动巴以问题重回“两国方案”的解决轨道,以在巴以之间建立持久和平。
美联社报道截图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无论是应对当前冲突局势,还是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中俄两国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都立场相近。
·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成立的目的,就是寻访世界各国、特别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来落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联合特别峰会的决议。
· 其实从联大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可以看出,在安理会决议酝酿过程中,俄罗斯所提的决议草案呼吁停火,但被美国否决。中国的立场一向是呼吁停火止战以及推动巴以问题的根本解决。在这方面,中俄两国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都立场相近。
“中东观察”网报道截图
据外媒报道,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的国际斡旋行动计划,还包括访问其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对此,李绍先分析认为,本轮巴以冲突持续至今,已经在加沙地带造成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对实施长久、可持续停火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样的舆论氛围,会对代表团后续访问的西方国家形成压力。
· 半个月到一个月前,美国和欧洲公开表示反对停火。但现在,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越发严重,我认为代表团此时去美欧访问,即使获得不了美欧的完全认同,但随着国际社会共识不断加强,实际上给美欧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 时间拖得越久,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就会越惨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代表团去访问美欧,在推动全面停火方面,可能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总台记者丨陈濛 印梅梅
编辑丨王全文 林维
签审丨尚娟 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