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开放式提问技术
心理咨询师技能-开放式提问技术
所谓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开放式提问一般在收集资料时使用。咨询师为了了解把握求助者的问题、原因、程度等,需要对求助者进行提问,此种目的的提问应该本着平等、中立的原则,所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带倾向性,也没有感情色彩。如“你受教育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你恋爱的经历是怎样的呢?”“因为什么原因你觉得非常苦恼?”“你对婚姻有着怎样的看法呢?”“你在改变自己的情绪上做了什么呢?”等等。由于以上问题是开放的,求助者需要进行说明,而又不能简单地回答,在回答时必然陈述了其问题、思想、情感等,咨询师因此收集到了求助者的资料信息。
通过开放式提问,可以获得咨询师所需要的一些事实资料。例如,“你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些什么呢?”通过求助者的回答,咨询师掌握了事实真相。带“如何”的提问往往牵涉某一事件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如:“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而“因何”或“什么原因”等的询问则可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如:“什么原因使你不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可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如“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因何这么害怕黑夜?”从中可见,不同的询问用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
咨询时应该把握时机,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进行提问,如果只是固定于某一种方式,可能造成提问失误,甚至失去了解求助者某些方面相关信息的机会。例如,仅仅用“什么”引导的询问句,则咨询的重心可能仅限于事实与资料的获得上,而只用“因何”、“什么原因”起始的问句,则往往使求助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挖掘过去的经验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是否使用开放式询问,这与咨询师所接受的理论基础及对问题的理解有关。有些咨询师强调不能使用“为什么”式的提问,以避免求助者感觉受到指责而产生对抗咨询的情绪,或用情绪性的问题来讨论过去的事物。然而理性情绪学派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则十分注重“为什么”的句子,因此认为这类提问是适宜的。至于罗杰斯主导的求助者中心理论流派则反对使用询问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咨询师凭着自己的感受,侵犯了求助者的隐私。他们更倾向于运用鼓励、释义、情感反应等技巧来了解求助者,促进求助者自我分析。
使用开放式提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离开了这一点,就可能使求助者产生一种被询问、被窥探、被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阻抗。同一句话,因咨询关系不同,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提问尤其要注意问句的方式,提问的语气语调,不能轻浮,不能咄咄逼人或指责,尤其涉及一些敏感的隐私问题时更应如此。提问是咨询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咨询师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