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的表现形式之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的表现形式之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咨询中,求助者还经常通过其对会谈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表现他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抗。其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
①“理论交谈”指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术语与咨询师交谈。表面上,这似乎增进了二者在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但实际上是前者对后者的某种疑虑及其企图加以控制的欲望。因此,理论交谈是求助者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某位情绪低落的求助者,见面时他首先告诉咨询师,他读了许多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并不断地就其中有关情绪低落的疗法部分向咨询师提问。他这样做不但试图回避谈其自身的情绪问题,也在于增强他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只有使他清楚地意识到其理论交谈的阻抗作用,才能使他真正接受心理咨询。
②“情绪发泄”指求助者对于某些咨询内容的强烈情绪反应。求助者可表现为大哭大闹、泪流不止,或不自然地大笑。它旨在避开使求助者感到焦虑或精神痛苦的意念。从这层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精神防御的表现。如人们在谈论某些痛苦经历时,常伴有烦躁、易怒、爱哭等情绪反应。按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它们都表现了个体对于重新体验痛苦经历的焦虑与抵触情绪。
③“谈论小事”指求助者对会谈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止,目的在于回避谈论、解决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师的注意力。它往往是心理咨询中最轻微的也是最不易发现的阻抗表现。
④“假提问题”指求助者通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深某种印象。这些问题一般涉及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理论基础及咨询师的私人情况等。往往与心理咨询本身没有密切联系,也常使得咨询师无从回答。因此,假提问题也代表了个体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