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的表现形式之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的表现形式之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这种阻抗是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的心理活动体现的。它的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其中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①“心理外归因”指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它严重阻碍了求助者的自我反省,使其将一切错误客观化,并将所有责任推到外界,而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这层意义上讲,这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在心理咨询中,它可以使求助者对自我暴露与分析的要求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例如一个易于生气的求助者常怪罪别人惹他生气,而不愿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②“健忘”指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它是求助者对于某种痛苦经历长期压抑的结果,故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特别是当咨询师竭力启发求助者去唤起某种痛苦记忆时,对方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遗忘。例如,据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存活者往往不愿意提起往事,即使谈论,也常对一些细节表现出记忆模糊。
③“顺从”指求助者对咨询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使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而且也使咨询师感到无所适从。例如,有些被迫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会对咨询师表现出格外的尊重和客气,从不与之争论。其结果是咨询师无法为其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由于顺从所具有的隐蔽特点,常使咨询师不易发觉求助者潜在的阻抗作用。
④“控制话题”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其因谈论不愿谈论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此外,控制话题还可以强化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尊与地位。
⑤“最终暴露”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从而借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与此同时,要注意将阻抗性的最终暴露区别于犹豫性的最终暴露,不能简单地将最终暴露都视作阻抗的表现。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