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咨询关系匹配之如何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宜自己咨询?
心理咨询师技能-咨询关系匹配之如何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宜自己咨询?
有些人不属于或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比如发作期的精神病人、躯体疾病为主的求助者、弱智儿童,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应介绍他们去更合适治疗的地方。就某位特定的咨询师来说,并非所有适合咨询的求助者都适宜于自己。其中,有些求助者是特别适宜的,咨询师熟悉这类求助者的生活背景,对其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轻车熟路,彼此有相近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容易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也有些求助者是一般适宜的,实际上这类人所占的比例最大。咨询师对这些求助者需要不间断地加深了解,增强适宜性,一般来说,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少数求助者对特定的咨询师来说是不适宜的,或者说是比较不适宜的。这种不相适宜的情况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
由于咨询师受训的重点和擅长的内容有所不同,因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比如:一位学校咨询师在婚姻咨询上可能并不十分擅长,不能说完全不懂,但却远不及擅长婚姻问题的咨询师那样得心应手;而一位擅长婚姻问题的咨询师,很可能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束手无策,这就需要学校咨询师的帮助。有些求助者的问题涉及精神疾病范畴,咨询师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精神医学知识,但并不具备这方面的咨询能力,需要及时介绍病人到更适合的部门去,以免因耽误时机而产生不良后果。?
不仅如此,人员的搭配也很重要。一个年轻咨询师去咨询老年夫妻间的矛盾或许不如一位有阅历的中老年咨询师更可靠;有些咨询师不善于对儿童咨询;有些不善于对年轻女性咨询。所以,人尽其才,是提高咨询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忌讳型是指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求助者、某些咨询内容持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偏见和忌讳,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咨询效果。例如,一位刚与丈夫离婚的女咨询师很可能在面对类似问题咨询时,容易把自己的情绪掺杂进去,从而影响客观性。一位对性问题持十分谨慎态度的咨询师在接待对性生活持开放态度,并大肆夸耀的求助者时,很可能掩饰不住自己蔑视、厌恶的情绪,以致无法继续倾听和交流。
事实上,咨询师本人也应经常接受督导,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能更宽容地接受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甚至存在明显的冲突。例如,有的咨询师对那些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爱指手画脚的求助者感到不适应;有些则对那些过于内向、谈吐畏缩的求助者很不习惯;有些对求助者的移情感到害怕。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求助者对咨询师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那么就不能使用该方法咨询。比如,有些求助者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印象不好,故不愿接受释梦、自由联想等方法,如同迷信中医的人可能不愿接受西医治疗一样。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