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学历提升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教师资格证 广东德诚教育,欢迎您!收藏本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心理咨询师 > 详细内容行业动态

心理咨询师技能-非言语行为之目光注视

来源:德诚教育    发布时间:2015-01-05

心理咨询师技能-非言语行为之目光注视


  在传递信息的所有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一般来说,当一方倾听另一方叙述时,目光往往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但不是直盯着。而当自己在讲话时,这种视线的接触会比听对方讲话时少些,即讲者比听者更少注视对方。


  许多人在说话时避免看着对方,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岔开话题的情况。说话时正视一下对方,则表示在说话停顿状态,对方可以打断他的话。假若他停顿了,但不看对方,说明他的思路还没有断。这表示:“这不是我要讲的全部内容,我只是在略作考虑。”咨询师如果不合时宜地打断求助者的叙述,会使求助者感到没有被接纳,而咨询师此时的插话、问话、反应等,可能会转移求助者叙述的主题,甚至会使一些重要的线索中断。


  如果听者对讲者扫视一下,那么很可能是说:“我对你所说的不十分同意。”“我对你的话表示怀疑。”如果配上摇头、皱眉等其他非言语行为,那么这种含义就更清楚了。如果作为听者的咨询师做出这一动作而被求助者发现,就可能影响到他的叙述。而正在讲述中的咨询师若发现了求助者的这一目光,就应及时做出某种调整,比如询问一下求助者的意见,或更严谨地思考一下自己的观点。

 

心理咨询师


  如果说话者讲完某句话或某个词后将目光移开,可能表示:“我对自己所说的也不太有把握。”如果别的表情、动作以及声音也透露出讲话者的心虚、疑惑,那么听者就会感到疑惑,甚至不信任。咨询师若如此表述,尤其是解释、指导时,则会大大地削弱其影响力。


  若听对方说话时看着对方,则含有这样的意思:“我也是这个看法。”或“我对你说的很感兴趣。”如果说话者看着听者,那就是说,“我对我讲的很有把握”。


  若咨询师问求助者的某些问题出现失误,而使求助者感到不舒服或有厌恶感、羞怯感时,求助者不愿注视咨询师,借以作为一种逃避和隐瞒。


  当一个人被询问时,或者对他人言行产生防卫性、攻击性或者敌意时,视线相交的机会便会增加。当一个人被激怒时,有时候可发现他的瞳孔张得很大,当然还会有其他一系列的面部表情。 一个性格内向、羞怯的求助者会不习惯目光过多的接触,他既不敢太多注视别人,也不愿别人看着自己。


  一般来说,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人,人们更愿意注视;比起同性来,对异性的注视可能更多些。但作为咨询师来说,对异性的注视应适度,否则可能使求助者感到不礼貌或带来困扰,尤其面对异性敏感者时更应谨慎。


  咨询中的目光使用很重要。咨询师是否善于利用目光参与倾听和表达,这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交谈时,有些咨询师眼睛注视地面或房顶,或者脸侧向一方,这会显得不礼貌,对求助者不够重视。有些则死死地盯住求助者的眼睛,这样会使其感到窘迫,甚至透不过气来。有些咨询师则用目光在求助者身上扫视,甚至看其身后,可能使其惶惑不安。当求助者讲话时,若咨询师把目光随意移向一旁,最会引起求助者的注意。求助者会从咨询师这一特定神情中看出咨询师没有认真倾听,便会产生不安、不被信任的担忧,可能会停止表达,或只做浅层次的探索。


心理咨询师


  眼睛应注视求助者的哪些部位为好?一般来说,目光大体在求助者的面部为好,给对方一种舒适的、很有礼貌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目光范围过小会使求助者产生压迫感,而目光范围过大则会显得太散漫、随便。目光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咨询师应恰如其分地使用。如表达安慰时,目光充满了关切。给予支持时,目光传达出力量。提供解释时,目光蕴含着智慧。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