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非言语行为之声音特质
心理咨询师技能-非言语行为之声音特质
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的声音亦是交流信息的重要窗口。声音伴随言语产生,有第二言语的功能,它对言语起着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如果声音所传达的信息与言语所表达的信息一致,则肯定、加强言语所传递的意思,反之则是削弱、否定的作用。因此,言不由衷的讲话,既可能被身体语言所暴露,也可能被声音所揭穿。当求助者叙述某一件痛苦、忧愁的事情时,咨询师说:“我理解你的痛苦,我愿意为你分担。”然而,语气却是冷冷的、随便的、打发人似的。虽然语言表达的是关怀,而声音却是淡漠的,求助者可能更相信声音的含义而不是语言,因为语言比声音更容易作假。
声音通常包括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人们借助于声音的轻重缓急自觉不自觉地表达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一般来说,音调的提高表明对所谈内容的强调,也表明某种情绪,如激动、兴奋,这可以是愤怒也可以是惊喜。而音调降低也可以是一种强调,以引起听者注意,也可以表示一种怀疑、回避,或者是因为涉及到敏感、痛苦、伤心的事情。声音强度增大,亦常表明一种强调,一种激动的情绪,而声音强度减轻,则可能表示一种失望、不快或软弱、心虚。节奏加快表明紧张和激动,节奏变慢则有可能是因为冷漠、沮丧,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述,如何表述。
一个人的个性可以透过声音外露出来。急性还是慢性、自信还是自卑、坦率还是躲闪,都能在声音上流露出来。求助者叙述、谈论自己和他人的语气,尤其是咨询过程中,声音的突然变化,都能给咨询师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
咨询师不仅要善于判别求助者声音变化所表达的含义,还要善于运用声音的效果加强自己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及情感。例如,作解释、指导、概述时,应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语速中等,给求助者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时,应有与内容相吻合的情感。咨询师的语速太快太慢,声音太重太轻,音调太高太低,都是不妥当的。
此外,咨询师要善于利用声音停顿的效果。这种停顿有时是一种强调,以引起求助者的重视;有时是一种询问,以观察求助者的反应;有时则是为了给求助者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以上这几种停顿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双方之间的沟通,促进求助者更主动地参与会谈。而有时这种停顿则是咨询师想更清楚、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是思维受到了干扰。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