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之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师--各类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核算之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是英语Social Security 的译文,有些学者译为社会安全。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1935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社会保障立法案中,也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此后,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联合发表的战时宣言《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中,又两次使用了这一概念。194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发表了题为“走向社会保障的途径”的报告,此后,由于国际劳工组织在有关公约和建议书中,多次使用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社会保障一词,遂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1.具有经济福利性,则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受益者的所得一定大于支出。
2.属于社会化行为,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中间团体来承担组织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3.是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同时,从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来看,社会保障概念应覆盖社会的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社会保障是英语Social Security 的译文,有些学者译为社会安全。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1935年制定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1938年新西兰通过的社会保障立法案中,也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此后,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联合发表的战时宣言《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中,又两次使用了这一概念。194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发表了题为“走向社会保障的途径”的报告,此后,由于国际劳工组织在有关公约和建议书中,多次使用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社会保障一词,遂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我国将逐步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雏形”,此后,“社会保障”一词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社会保障一词,虽然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社会保障的定义,却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即国家为了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通过强制性立法,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予以保障的制度;还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1.具有经济福利性,则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受益者的所得一定大于支出。
2.属于社会化行为,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中间团体来承担组织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3.是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为根本目标,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同时,从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来看,社会保障概念应覆盖社会的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