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先睹为快!
健康管理师--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先睹为快!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新版膳食指南与旧版膳食指南相比有什么变化?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从内容上来说,新版指南的营养建议发生了较大改变,1989和1997版是8条,2007版是10条建议,但最新版的营养建议是6条建议,每个建议8个字,共计48个字。
变化2
新版突出强调“平衡膳食”概念
如果研究了以往的三版指南就会发现,每一版的膳食指南都有其侧重点,比如1997年版就强调了大家应该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注意补钙。
而在最新版的指南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平衡膳食、均衡营养”这个概念,“但过往强调的牛奶、大豆的消费问题、蔬菜、水果的消费等,仍会继续强调。”
变化3
新版指南新增素食人群膳食
指南的每一次修订,都是对原有指南的一次改进。
在2007版的膳食指南中,把人群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两类,其中一般人群是指大于6岁以上的人群。在最新一版指南中,一般人群的范围由大于6岁扩至大于2岁,涵盖的人群更大。
不过相比以往的膳食指南,最大的变化是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事实上,近年来素食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国有不少的居民基于宗教、信仰、环保、健康等原因吃素。
变化4:
“健康体重”概念提到建议前列
肥胖是众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虽然大众都知道肥胖对于身体的影响多为负面,但近十年来中国肥胖率不降反增,而与之相关的慢病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通过饮食和运动,来降低肥胖发生率,从而达到降低慢病发生率,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也因此在过去的几版指南中,都曾对控制体重,增加活动量进行提醒。
变化5
新版首次提及控制糖分摄入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糖摄入指南,更新了对糖摄入量限制的建议。该指南强烈推荐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以预防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
而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参考了WHO的建议,首次于建议正文中加入“控糖”。
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马冠生解释,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主要来源是含糖饮料、糕点及一些加糖的菜肴,摄入过量的添加糖类会增加龋齿、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变化6:
膳食营养宝塔有增加:新增餐盘和算盘
自1997年开始,中国营养膳食指南就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宝塔”,以图形的形式告诉大众最佳的膳食搭配,蛋奶、肉类、蔬果每天的最佳摄入量。
在过去的版本中,每发布一次新的指南,膳食营养宝塔都会做不同程度的微调,以2007版为例,就是在97版上新增水的摄入量。
马冠生介绍,2016版指南仍延续以往的风格,“宝塔在形式上没做变动,还是宝塔的形式,只是在食物的建议摄入量上做了细微的调整。” 为了更加形象、实用,容易理解和操作,这次“新增加了两个图形,一个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一个是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大家想查询更多健康管理师的相关资讯,可以登录德诚学院官网网站(www.decheng-edu.com)(德诚学院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