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词名句,应该说是妇孺皆知的句子。而宋玉也把秋景秋物、秋声秋色,与自己的悲惨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表现诗人的抑郁哀怨、感伤忧愤。这在秋天因景色萧瑟而使人产生的凄凉、苦闷之感,甚至焦虑、抑郁情绪,其实是一种病,其名称叫悲秋综合症。
换季是人们的身体对气候最敏感的时候,郁闷的心情也容易趁虚而入。秋天来临,草叶飘零,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人体生物钟也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使得情绪与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心理亚健康”一触即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患上“悲秋综合征”。
调查显示,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这就是中国常说的“悲秋”。
患上“悲秋病”的往往是一些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女性患者较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50岁之间。他们表现为:1、情绪低落、忧伤、悲观。2、食欲和睡眠质量下降。
预防
1、心理调节: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
2、改善营养: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
3、充足睡眠:每天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要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小睡10到20分钟。
4、情感宣泄:多结交朋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 5、参加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较适宜的运动项目有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
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的挫折和种种不愉快是可以克服的,欢乐是自己体验的,良好的情绪是自我创造的,而这一切的关键是需要人的主动参与,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认知矫正、自我心态调整、自我行为矫正等,主动地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善于摆脱困境、勇于战胜困难,则每一个人都会战胜它。
佛祖说:“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可见,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是强求不来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
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师的内容,欢迎咨询德诚教育(www.decheng-edu.com) ——专注于健康管理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保健按摩师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