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心理咨询师
在学校,心理咨询师一般都被称作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学校心理咨询的特殊性,心理辅导老师往往还扮演着除咨询师以外的其他角色,包含了咨询师和教师双重身份,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角色冲突。
在做咨询时,心理辅导老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克服自身的角色的内部冲突,更需要在教师与咨询师角色之间转换,避免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因为角色之间的冲突,会对心理咨询产生重要的影响。为解决角色冲突,心理辅导老师应将自己的咨询师角色与教师角色的职责、权限和功能进行分离。
一、教师与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障碍。
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则是平等的、信任的、合作的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帮助当事人自己去探索、行动,但决定权最终还是在当事人手中,这样才能有效开发其潜能,取得心理咨询的最大成就。因此,当事人是作用者,咨询师只是支持者和催化剂,两者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咨询师必须以当事人的需要为中心,尊重当事人的价值选择、兴趣、个性等,而没有任何的强加。咨询师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咨询目标首先是为了改善当事人的心理健康,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一目标,才能达到最大的成效,直接指导不仅无效,反而引起抵触情绪。显然,它不同于一般的传达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谈,虽然有时接触到心理问题,但一般不能看作是心理咨询。
二、教师向心理咨询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限的工作时间。
教学和咨询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成效,处于疲劳状态下的人很难进行高效地工作。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时,要必须处于体力及心理俱佳的状态,尤其是对平和放松的心理状态要求更高一些。
心理咨询需要一系列专门的训练,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心理咨询不存在中性的情况,或有益或有害。没有经过刻苦的学习与训练的人是难以胜任咨询工作的。
咨询师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尊重、理解、真诚和接纳等心态,他必须看到每一个人都是值得给予真诚帮助的,学生的缺点都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宽恕)。但这些观念容易与教师的价值尺度发生冲突。教师的尺度中总是将成绩好、在集体中起良好作用、帮助教师维护秩序的学生放在特殊的地位上,而对另一端的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抵触。教师更多地是主观认为,而非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是与教师的角色身份有关的。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传授知识,判定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习等标准,判定学生的“好”和“差”。必须纠正学生学习和品行上的错误,有时还要对破坏学习秩序的学生进行惩戒。此种权威姿态是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需的,却与有成效的咨询师角色相悖。因此,教师要当一个成功的咨询师,必须摆脱自己权威的角色身份,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作为教师,他具有一种支配、控制、指挥、规定、操纵、评估和惩罚的倾向。咨询师则必须抛弃这些倾向,而代之以宽容、非支配、非评判、非压制的态度。但教师如果放弃此种权威角色,他在课堂上的安全感就会从心理上受到威胁。
(五)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观念上的差异。
如果学生做家庭作业时,家里的环境不好,家长会帮助他调整。如果学生与某个同学发生冲突,老师会安排他暂时避开。如果学生考试作弊,老师会采取措施使他的舞弊行为无法得逞。教师的这些安排往往是必要的。
但是,改变环境不是咨询的主要手段,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为改变环境往往是非常有限和暂时的,咨询师要调整的是当事人的心态,使之学会洞察自己和环境,学会调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但教师要做到这一点较困难,其经历使他们看到学生遇到麻烦时,总是忍不住要指点学生,为学生做点什么,否则就会感到一种负疚,仿佛就是失职。
教师总是以社会的标准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的努力往往被社会规范所束缚。教师所允许的个性差异,是不能超越社会规范的。但此种束缚个性的倾向,恰恰和咨询的目标不一致。
在咨询中,对个性的要求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加以强调的。当事人的自主发展,是达到咨询目标的强大动力。咨询师首先关注的,不是当事人作为某个群体的成员,而是作为一个人。咨询师首先要问当事人的,不是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某个群体的规范,而是他的行为是否能促进他的健康发展。
有时候,健康发展的路线与群体规范并行不悖,有时却不是这样。处于后一种情况时,咨询师就应该允许和帮助当事人发展自己的个性。例如,某个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他一心向往去学习自己酷爱的一门技艺,咨询师在帮助他进行了充分的自我探索之后,应鼓励他作出自己的决定。但教师一般总是倾向于让学生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成为一个好学生,为学校、为自己、为家长、也为教师增光。
(七)学生对教师的思维定位和传统印象
即使教师做到不偏不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认真倾听,善解人意,不作评判,不为学生作决定,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传统印象,是从他长期的学习生涯中得出的。因此,学生在被教师找去谈话时一般都带着猜疑、提防、对立、甚至敌对的心理状态。尽管这种态度并非无法改变,但教师往往要经过多次交谈才能克服它。而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所具有的平等、信任的咨访关系,往往就不会出现这些不良状况。
一般情况下,长期教师生涯形成的角色行为,很难在一个主要角色仍然为教师的人身上,适时转换成咨询师的角色行为。对教师来说,毕竟教导、指导、操纵、安排是更为顺手的事,权威角色在师生关系中容易让双方习惯,或者说更容易让教师习惯。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本文只是强调两者之间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心理冲突不可轻视。
德诚学院校区地址
校区:
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街龙朱路1号南方易磬创新园
学院总部电话: 020-84264281
学院东莞分部:0769-23060136
广东省德诚职业培训学院
让就业更轻松
上新 |入户可加50分,健康管理师纳入广州市积分急需工种或职业资格目录!
上新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 德诚学院成为广州老年开放大学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