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教材:如何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心理咨询师技能教材:如何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1976年,沃德(M.P.Word)与马隆(M.P.Malon)总结出了12道题目,作为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下面选出六条供大家参考:
(1)涉及外表和行为的问题:求助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怎样?外表是否整洁?衣着与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是否相符?有无特别的装饰?身体有没有明显缺陷?在过去会谈中他表现怎样?有无奇怪的动作和表情?有无重复性动作?姿势如何?是否避免和人对视?不停地乱动还是活动迟缓?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态度是否友好?
(2)涉及语言特点的问题:求助者的语速怎样?或快速或缓慢?会谈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无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避而不谈?能否闲聊?有否自造词汇,表情、姿势、手势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声调和说话内容是否一致?交谈兴趣怎样?
(3)涉及思维内容的问题: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有无观念不集中现象?求助者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话题?
(4)涉及认知过程及功能的问题:求助者的各种感觉有无损伤与缺陷?求助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成的工作?人物、时间、空间定向力怎样?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会谈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近期和远期记忆怎样?阅读、书写如何?运算能力如何?
(5)涉及情绪的问题:会谈期间,一般情绪的表现为哪种?求助者的一般心境如何?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
(6)涉及灵感与自知力的问题:求助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想法如何?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判断是否准确?对自己的判断符不符合实际情况?他能否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出现问题?求助者对问题的原因认识如何?求助者对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文化与道德因素的影响?求助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他们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
德诚教育竭诚为您的职业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