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协教材-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涉及的法律法规
劳协教材-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涉及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出台、1995年开始实施的《劳动法》,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原则规范集体合同制度的首部立法。
2.《集体合同规定》。《劳动法》出台后,劳动部随即于1994年出台了《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再次颁布了新的《集体合同规定》取代1994年的规定。《劳动法》原则规定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的内容只有五大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集体合同规定》将集体协商的内容扩大到十一项,其中,实质性条款就包括了十项,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2年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也是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重要法规。
4.《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颁布、2008年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特别规定中,也有涉及集体合同的六个条款。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问题,第一次在法律当中做了明确规定。“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而在此之前,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只是在企业层面进行,立法中基本没有涉及企业层面之外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问题。
5.《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工资对于劳动者和企业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工资问题往往是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核心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工资协议审查等具体事项。为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提供了规范性依据。
更多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师的知识内容请咨询德诚教育(www.decheng-edu.com) ——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