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学历提升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教师资格证 广东德诚教育,欢迎您!收藏本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心理咨询师 > 详细内容行业动态

心理咨询师技能-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之领悟阶段

来源:德诚教育    发布时间:2015-01-23

心理咨询师技能-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之领悟阶段


  心理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第一,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他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第三,求助者可能认为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咨询师应该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恰恰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因此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而且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外界事件产生的,而是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和合理的信念混在一起而不易被察觉。例如被人嘲笑或指责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谁也不希望它发生,这是一种合理的想法,由此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也是适当的。但同时另外一些信念如“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也可能混于其中,这是不合理的观念,它会导致不良的负性情绪反应。因此咨询师要对求助者所持有的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加以区分。 


  此外,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应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例如有一位母亲,常因儿子不爱学习、调皮等行为而生气。有人可能认为“儿子不听我的话”是导致她生气、愤怒等情绪的信念。但实际上,这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想法。真正不合理的观念可能是“儿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必须听我的话”等一类绝对化的要求。因此,在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时,一定要抓住典型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并把它们与求助者负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联系起来。


心理咨询师


  这一阶段另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求助者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关系的领悟。仅凭空洞的理论性解说难以使求助者实现真正的领悟,咨询师应结合具体实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促进领悟。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咨询师不能急于求成。有时求助者表面上接受了ABC理论,也好像达到了一种领悟,但这很可能是一种假相。因为这可能是求助者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于是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讨好咨询师的心理,希望尽快得到一副“灵丹妙药”。这表明他们仍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对问题负责任,仍希望依靠外部力量解决问题。要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咨询师可以引导求助者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


  上面所说的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难以领悟的情况,实际上是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经常会遇到的阻抗。这种阻抗还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从而使咨询师感到咨询停滞不前,陷入僵化的局面。造成这一类阻抗的原因可能来自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咨询师来说,如果他对求助者的问题假定得太多,没有抓住核心问题,或者自己讲得太多,使求助者陷于被动,这都会造成咨询中的阻抗;另一方面,求助者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或诱发事件,没有意识到他现在能做些什么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这也是使咨询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咨询师应特别注意这些阻碍咨询进程的因素,对其自身的问题努力加以克服;对求助者加以引导,使其从情绪困扰和过去经历的体验中摆脱出来,正视造成这些问题的不合理信念。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