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学历提升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教师资格证 广东德诚教育,欢迎您!收藏本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心理咨询师 > 详细内容行业动态

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来源:德诚教育    发布时间:2015-03-02

心理咨询师技能-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前来求助的人各种各样,其求助动机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些求助者会带有抗拒咨询或对抗咨询师的动机。


心理咨询师


  ①阻抗来自于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或反对意见的动机。有些求助者在走进咨询室前,对自己前来求助的事情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诸如决定与男朋友分手、要和某人结婚、要去做人工流产、要休学、要辞职,等等。其咨询的目的只是来寻求咨询师对其决定的肯定或反对,他们自己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咨询师与他们一起讨论所要决定的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其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不耐烦或不感兴趣,阻抗明显存在。例如他们会说:“您说的这一点很重要,我得回去认真考虑一下”,但下次咨询时却又可能这样说:“我这一星期太忙了,根本没功夫去好好考虑这个问题”,等等。

  有的求助者咨询的目的并非为了改变自己或解决已有的问题,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应该受到批评或惩罚。他们把心理咨询门诊看作是声讨某些人的法庭。例如他们觉得一切问题均由其他人一手造成,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同事或上司等应负全部责任。此时咨询师若直接涉及求助者本人的责任问题,就很难使之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信息。


  ②阻抗来自于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有些求助者前来咨询只是想证实自己或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或咨询师无能,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一旦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有理由不进行自我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咨询师从各种角度提出建议或进行咨询时,他们都会说某些希望只是暂时的,或某些可能性对别人是有用的,对自己却不行,或某些道理自己已经知道了,说也是无益的,等等。有的求助者前来求助仅仅是为了证实他们自己的“价值”。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解决自己面临的某些问题,而是为了反驳咨询师,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对于这种求助者,常难以进行有效的咨询。


心理咨询师


  ③阻抗来自于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有些求助者并非自愿做咨询,可能只是因为上司、父母、配偶等人的压力,他们不来的结果可能更糟,故而在压力下前来咨询,而本人没有改变自己的愿望。他们也“自愿”前来,但其内心深处对咨询有抵触。这时,咨询往往难于进行或只在表层徘徊不前。

  对于这种没有咨询的动机、被迫前来的人,咨询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努力使之改变,而只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认识内心的想法,并认识这种动机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咨询师再激发其认识、解决自身问题的咨询动机。在个别情况下,当这种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时,咨询师最好同意对方停止来访。但应告诉对方,心理咨询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如果对方愿意,随时都可以得到帮助。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