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技能-咨询效果评定的复杂性
心理咨询师技能-咨询效果评定的复杂性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咨询产生的后果也是连续的。求助者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帮助,这就给评定咨询效果带来了另一个难题。咨询进程中的进步,或许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因为生活处境的改善,而这种改善,也可能是心理咨询转变了求助者的态度和行为的结果。于是,确定咨询效果产生的原因就变得很复杂了。
在评定心理咨询效果时,除了上面讲到的困难外,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因素,如求助者预先经过选择的问题;诊断和咨询不够确切或错误的问题;用以说明咨询效果的被试样本问题;评定咨询效果所用的方法以及前述自然缓解问题等。
第一,设对照组。除了咨询组作为研究对象外,还需要设立未做咨询的组进行对照研究。而且,对照组在动机、年龄、性别、问题类型及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等方面,都应尽量与咨询组相似。
第二,随机安排。然后,应随机分配求助者到咨询组及非咨询组,最好是两组人都不知道谁正在接受咨询。但问题是在采用药物治疗时,这样做并不难,只要让一组人真的服药,另一组人则给安慰剂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双盲法用在心理咨询中时,比如运用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时,几乎无法仿效。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跟那些尚未咨询的求助者说,他们被安排在下一批,还要等几个月。
第三,客观评分。一对料想到可能发生变化的行为应事先讲清楚。咨询前、咨询中及咨询后,对那些关键性的变化(如焦虑、性欲、社会能力等)必须由客观的观察者采用可靠的技术进行评价。求助者和咨询师的报告都不一定可靠。考虑咨询师的胜任能力,应由最有能力的咨询专家选用最适合的咨询方法。这样一旦咨询失败,既不可能埋怨咨询师缺乏经验,也不会责备咨询方法不合适。
第四,进行随访。咨询开始3—6个月后、咨询结束时、数年之后,都要对疗效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说明心理咨询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尽管从理想的角度说应符合以上研究条件,但是现实中还没有一种研究能完全符合上述理想标准,因为求助者不是实验用的动物。随机挑选的对照组也不能推迟到两年以后再进行咨询,即使推迟几个月也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或在不正常的行为之间进行比较,都是很困难的。同时,通过咨询而发生的确切变化也难以完全表述清楚。
想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知识,可关注德诚教育网站(www.decheng-edu.com)——专注于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等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