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上班族“猝死”现象频发,国内七成企业忽视员工健康管理
2016年年12月9日凌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位医生猝死。今年10月,一位广州27岁的程序员因“过劳”猝死家中。而不久前,春雨医生“70后”创始人张锐也因心梗猝死。随着企业竞争的越发激烈,近几年,不断有媒体报道企业员工“过劳死”现象,看着一个个企业精英英年早逝,关于企业员工健康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这让我国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而过度加班可能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除了IT行业,广告、媒体、医疗以及金融等行业都已经成为“过劳死”的重灾区。
国内企业忽视员工健康管理
日前,卫生部下属机构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调查显示,中国企业48%的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发达地区情况更甚,其中北京达到75.3%,上海达75.49%,广东达75.41%。现代健康管理已经成为都市上班族最强烈的需求之一。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但大多数企业对于员工的重要性仍然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当企业考虑投资时,对于除薪资、国家规定等基本福利以外的员工投入往往都会让位于公司其他方面的投资。而员工亚健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创造劳动价值减少,造成企业的损失。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曾表示,由于企业员工缺少健康管理,群体亚健康趋势必然导致企业逐渐需要应对医疗成本上升、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方面付出更多成本。
国内企业该如何做好员工的健康管理?
目前,我国的员工健康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实施员工健康管理,要文化、制度、管理多管齐下。
1、入职体检是第一步
“入职体检可以算是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全国领先健康体检服务平台中康体检网负责人谢明辉先生介绍,入职体检是专项体检之一,主要是为了确认入职员工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从事该专业工作,在集体生活中会不会造成传染病流行,会不会因其个人身体原因影响他人。
2、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力。除了本身的工作环境外,企业最好能提供员工健身、休息的时间与场所,提供营养丰富和卫生安全的饮食,并鼓励员工少加班和正常回家吃饭休息。
3、完善企业沟通机制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可以平等对话、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舒缓工作的压力,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4、定期体检和管理好健康档案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公司将健康体检列入公司福利,但很多企业的员工体检更趋向于一种“形式”,加上多数企业对员工体检报告的不重视,以及缺乏长期、系统的管理,从而大大削弱了健康管理的效能。谢明辉先生表示,目前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的企业,不足三成,部分企业只有部分中高层有健康档案。
对此,中国医师协会HMO陆希祥秘书长认为,企业应在我国保险制度向健康管理倾斜的形势下,寻求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建立有效的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健康文化。
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师的内容,欢迎咨询德诚教育(www.decheng-edu.com) ——专注于健康管理师考试、公共营养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保健按摩师培训等职业教育培训